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于2018年29日傍晚5时前全体一致决定将日本的申遗项目,贯穿日本的八个县内同时在传承的传统节日活动——“来访神(迎神节):戴面具装扮成的诸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申遗项目包括在日本8个县举行的10项传统活动,其中有秋田县男鹿地区的NAMAHAGE迎神节、石川县能登地区的AMAMEHAGI迎神节等。
所谓来访神是指那些以不同寻常的装扮出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驱除灾难并带来丰收的神灵们。不单单是日本,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来访神的传说。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10桩日本的来访神节日,这些传统活动经历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民间信仰而传承至今,并因为其神秘以及具有感官冲击力的表现被称为日本的奇习,又或者说是奇祭。
来訪神とは、人々の前に異様な風体で現れて災厄を祓い豊穣をもたらすとされる神々で、このような信仰は世界各地に見られます。
これら日本の10件は、いずれも古来の民間信仰や神観念を今に伝える行事で、奇習、奇祭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ます。
Text : Yūji Fujinuma / Chinese Version : 唐 诗薏 Sherry
Keyword : 甑岛的“TOSHIDON” / 萨摩硫磺岛的“MENDON” / 恶石岛的“BOZE” / 宫古岛的“PANTO” / 男鹿市的生剥鬼节 / 吉滨的 / 米川的浴水节 / 游佐的小正月活动 / 能登的“AMAMEHAGI” / 吉滨的“SUNEKA” / 见岛的“KASEDORI”
1 男鹿市的生剥鬼节(秋田县男鹿市)
— 在日本男鹿市有一个人人皆知的由未婚男子装扮成鬼怪吓唬小孩子的传统活动。
在积雪厚重的除夕夜里,有一群戴着恶鬼的面具披着蓑衣踏着草鞋的人手里拿着棍子或是菜刀来来回回在路上威吓路人。这些装扮成恶鬼的人都是未婚青年,一般一个团体有五六个人,他们边大声吼叫边挨家挨户巡访。进了门后,“恶鬼们”会先跺着脚大声公告“今年是丰收鱼获之年”,说完他们就开始在房间里寻找小孩子或是刚嫁入这家人的新的媳妇儿,找到后威吓他们:“有没有哭闹的孩子,有没有不听话的孩子”或是“这家的媳妇是否早起”等等。成年人到还好,年幼的孩子们往往都被吓得涕泗横流。而这一家的主人不但不责备,还会以代代相传的礼法准备上传统的日式酒餚和糕点来殷勤款待“恶鬼们”。
关于生剥鬼节这个奇特的传统习俗的确切起源由于经时已久而无法考据。然而有一个生剥鬼节的起源说是汉武帝曾经来到过日本的男鹿半岛,当时他带了五只恶鬼作为他的手下使唤,并只在元旦的那一天让恶鬼们休息。
(Photo:森井禎紹 Teiji Morii)
2 吉滨的“SUNEKA” (岩手县大船渡市)(Ofunato)
—- “SUNEKA”一词在岩手县的方言里是“真身不得而知”的意思。而这个词同时也是“宣告五谷丰收的使者”的意思。
与男鹿市的生剥鬼节的做法大致相似,吉滨的来访神“SUNEKA”在一月十五的夜晚打扮成半人半兽的样子访挨家挨户的走访。“SUNEKA”们的服装也与生鬼节相似,但衣物上附有本地特产鲍鱼壳。他们每走一步都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这是“SUNEKA”们到访的信号,光是这个声音就能让孩子们感到害怕。
传闻 “SUNEKA”的词源也与火斑有关系。冬天围在火边取暖时,小腿是最靠近火的部位因而最容易生火斑。因此“小腿上的火斑”就成了懒惰者的象征,“火斑”则成了懒惰本身。去除懒惰这件事情就跟去除火斑挂上了钩,小腿上的火斑显然成为了主要讨伐对象。而“小腿”的发音的略称正是“SUNEKA”。“SUNEKA”的面具在样式上并没有规定,多种多样的面具样式让节日变得更加的热闹。
(照片提供:大渡船市教育委员会)
3 米川的浴水节(宫城县登米市)(Tome)
—- 被选中的男子们穿着稻草制成的浴水服到各家各户拜访。每到一家他们身上的稻草都会被取一点作为守护家内平安的象征。
在日本宫城县登米市每年二月都会有祈祷新的一年里不会发生火宅的仪式。在仪式当天早上,参加活动的男人们会在代代相传“浴水”这一活动的旅馆集合,全裸着穿上各自精心制作出的稻草装束,脸上和手上则是涂抹着被象征为火神的煤灰。
就这样,化身为来访神的男人们先去米川的大慈寺境内的秋野神社磕头祈祷后,开始家家户户登门拜访。这时每家每户会事先在自家门前准备好一桶水让到来的来访神们挂在自家的屋檐下,接着再从来访神的稻草装束上取下一点稻草作为守护家内平安的象征。而一支到访队伍的另外一些人被认为是火神所变身成的僧人,他们挑着担子鸣着钟家家户户地收集香火钱。与来访神一样他们的到访也被认为是服气的象征。
对于浴水节的起源的确切定论也早已失传,一般认定的说法是12世纪后期大慈寺开创之时僧人们定下来的一种修行方式。且浴水节的来访神们只能由米川的五日町的男性来扮演,当年60大寿的人或者是厄年的人需手举梵天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扫开厄运。
(照片提供:大渡船市教育委员会)
4 游佐的小正月活动(山形县游佐町)(Yusa)
—-披着蓑衣的鬼面男子们挤入家中,用年糕来交换家庭的平安
在日本山形县游佐町有着泷之浦、鹿、岛崎三个集落。在那里同样有着与生剥鬼节类似的来访神活动,名为“AMAHAGE”。“AMAHAGE”的走访仪式在每年一月份的1日、3日、6日分别前往三个集落举行。同样是带上吓人的鬼面,披上厚重的蓑衣,黑色的袜子下面踏着草鞋或是木屐。到了傍晚,参加仪式的男性聚集到当地的神社参拜了神灵后就开始了走访活动。
三个集落的走访流程还不尽相同。在泷之浦这个集落走访时,行列队伍虽然会击打太鼓和摇手铃,但是除此之外人们并不会发出其他声音。到了每家每户后只有扮成了恶鬼的人会进入家门,他们边跺脚边把人们进贡的年糕纳入怀中,威吓孩童和年轻的媳妇儿,碰上老人家时反倒去帮人揉肩捶腰。当外头传来的太鼓声渐渐减弱时“恶鬼们”也跟着安静了下来。
女鹿的流程稍微不同于泷之浦,“恶鬼们”进入房中第一时间先拜一拜房内的神坛,再与家中长辈交换新年的祝贺,结束了后突然转变态度转身“哇哇”大叫的去吓唬孩子。在太鼓的信号停下来后“恶鬼们”也跟着安静下来,这时这家的儿媳妇就会拿出家里的酒水和年糕招待他们。年糕有两个,“恶鬼们”只拿走其中一个,另一个则是留下来作为这一家的护身符。
在岛崎,“恶鬼们”去第一户人家时会与在女鹿时相同,收一个留一个。而从第二家起就会变成收一个留两个,留下来的两个之中有一个是来自于上一家的年糕。
“AMAHAGE”与生剥鬼节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在于“恶鬼们”并没有手拿菜刀和棍子,以及交换年糕作为信物这一点。“恶鬼们”到访每个地方时身上蓑衣所抖落下来的稻草会被三个聚落的人们视为圣物,并被供佛在神坛上。
(照片提供:游佐町教育委员会)
5 能登的“AMAMEHAGI”(石川县轮岛市,能登町)(Noto
—-戴着鬼面的男女们挤进村民的家中,吓唬那些身上长着火斑的懒惰者。
在石川县的能登地区的方言里,火斑被读作“AMAME”,因此把“AMAME”剥去赶走懒散的这个活动即被称为“AMAMEHAGI”。最早的时候是只在能登町这个地方举行这个活动,现在已经扩散到了轮岛市的其他地区。在石川县,担当“恶鬼”角色的不单是男性,年轻的女孩子们也会装扮成恶鬼。虽然根据集落的不同,活动的流程上和讲究上会稍微有些区别,但总的来说都是十分严肃的仪式
在轮岛市,“AMAMEHAGI”的活动于每年的1月6日、1月14日、1月20日晚举行。“恶鬼们”进了家先是拜过神坛接着挥舞着镰刀或是菜刀来吓唬小孩子们。有一些由年轻女子扮成的“恶鬼”在威吓时的语气显然过于温柔,即使如此每家每户的婴儿们还是会害怕的大声哭喊。
在能登町,“AMAMEHAGI”的活动是在2月3日举行。能登町的“恶鬼们”显然比起其他地方要可爱许多,来扮演恶鬼这个角色的是小孩子。2月3日的晚上,孩子们穿戴上手工制做的蓑衣与鬼面,拿着纸质的菜刀敲着竹筒在街上游行。游行的途中一旦看到在家中无所事事的懒惰者就会进了门,边喊着“懒惰虫”边把他推到门外去干活儿。各家人会在门口准备着点心和零钱等着他们的到来。另外,由于这个活动是在节分之夜举行的(2月3日是日本的节分日),所以有的家庭也会附上朝“恶鬼们”撒豆子的活动(在日本,节分日撒豆子是驱散恶鬼、厄运的传统习俗)。
除了“AMAMEHAGI”这个称呼之外,当地人还把这项活动称呼为“面样”。从前在农闲的季节结束农民们该起身劳作时,当地的官员们会打扮成恶鬼的样子来回徘徊着,用以打破农民们还在悠闲度日的美梦。
平安地结束了“AMAMEHAGI”的活动之后,能登地区的人们也能安心的迎来他们的下个一春天。
(照片:森井祯绍)
6 见岛的“KASEDORI”(佐贺县佐贺市)
—-穿着“加势鸟”装扮的人用青竹猛烈地敲打着家里的地板和榻榻米来驱赶恶灵。
在市东部的见岛地区,每年2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会举行祈祷家内平安以及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的仪式。“KASEDORI”被认为是神的使者,一种神鸟,汉字写作“加势鸟”。每年会在当地选出两名青年来扮演加势鸟,他们用白手绢遮住头部,身穿蓑衣,手握一把1.2米左右的细长青竹条。
夜晚里仪式开始时打头走的人提着灯,戴着天狗的面具,背上担着装着大福簿(古时候的账簿)的担子。一行人先去神社祭拜后便排成长队,手握着青竹条,默默地开始到各家各户走访。在家里等着的村民们会根据队列打头的提灯是否出现来判断是否轮到自家,若是看到提灯接近了便知道“加势鸟”们就要到来了。“加势鸟”们进屋时会按照雄性先进雌性后进的顺序进入室内,进去后他们在房间里到处走动,并挥舞着青竹条猛烈的敲击地板和榻榻米,为的是驱赶走潜伏在家中的恶灵。这一期间家主会拿出酒水来招待他们。
“KASEDORI”这一活动起源于17世纪中期。当时由于瘟疫在当地盛行,当地人建立神社请来了纪州的熊野大神来为他们镇守并治愈瘟疫。虽然现今早已没有瘟疫,但是当地人为了确保大神的守护,还一直持续着这项传统。
(照片提供:佐贺市教育委员会)
7 甑岛的“TOSHIDON”(鹿儿岛县萨摩川内市)
—-一群人穿着代表着年神的“TOSHIDON”的服装到家中去给予孩子们祝福。
每到12月31日的夜晚,甑岛有一项充满了神秘感的为小孩子送上祝福的活动,他们称之为“TOSHIDON”。
对于当地人来说,“TOSHIDON”指的是年神。据说远古时期,年神曾经从天空上又或是高山断崖上骑着一匹没有头的马降临到这里。年神穿着用棕榈皮和苏铁叶制成的蓑衣,披着黑色的斗篷,红色和蓝色相间的大脸上有着30厘米左右长的大鼻子。他的嘴巴大的咧到了耳朵上,能只手抓起个七八岁的孩子。他每回都骑着马到各家各户门口大声吆喝:“喂!喂!快开门!”孩子们虽然害怕还是碍于他是年神而畏畏缩缩地打开门迎接他。这时年神会称赞孩子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并指出孩子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只要当孩子们答应他愿意做个好孩子后,他就会四肢着地,孩子们在他背上放上一个“TOSHIDON”年糕后他即会离去。
关于年神传说的来源虽然已经没有确凿记载,但是在日本的明治时期之前年神的故事一直作为教育子女的一个环节或是作为农耕仪式传承了下来。从前,大米是一种得之不易的贵重粮食,为了祈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父母们用珍贵的大米制做了“TOSHIDON”年糕。甑岛的人们相信,当年神离去后既能迎来平安的新的一年。
(照片提供:鹿儿岛县教育庁文化財課)
8 萨摩硫磺岛的“MENDON”(鹿儿岛县三岛村)
—-人们穿着经过竹笼改良的“MENDON”衣用树枝朝着人们挥舞,用以驱赶附在人们身上的恶灵。
“MENDON”是农历八月1、2日在熊野神社奉献的八朔太鼓舞蹈中登场的蒙面神,他用树枝挥打人们,为人们驱除恶灵。“MENDON”所戴着的面罩是由14岁的孩子们用竹笼改造而来。在倒过来的竹笼上糊上纸,贴上眼睛鼻子还有漩涡图案的耳朵,最后再装上鬼角,“MENDON”的面罩就完成了。
装扮成“MENDON”的是来参加舞蹈活动的25岁到34岁之间的男性。他们披着蓑衣戴着手套,跳起舞来谁也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活动当天,他们聚集到神社附近,先是一个人跳舞围绕场地三圈,接着其他的“MENDON”们也跟着跳起舞并时不时对围观的人恶作剧。“MENDON”做什么都不会被责怪,反过来被戏弄的人也不能去找相应的扮演者。不光是大人,也有小孩子扮成“MENDON”。小朋友们也戴着纸糊的面具,手持竹叶或是小鱼追赶着人们。节日最后一天的傍晚,由“MENDON”带头在岛上巡回,將岛中的恶灵全部以“敲击”的仪式驱赶到海边,“MENDON”节就这样结束了。
关于“MENDON”节的由来,有个说法是当年日本的名将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有三个当地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作为祝贺他举办了舞会,“MENDON”的活动就是由这个舞会产生。
(照片提供:鹿儿岛县教育庁文化財課)
9 恶石岛的“BOZE”(鹿儿岛县十岛村)
—-戴着异样的面具的人们挥舞着被称为“BOZEMARA”的木棒,赶走藏在家里的恶灵。
农历7月16日是日本盂兰盆节的最后一天,在鹿儿岛县的离岛恶石岛上用一种特殊的活动来结束盂兰盆节。这一天,当地的人们会假扮成“BOZE”这位当地的神灵。他们戴上被红土和墨汁涂得很夸张的面具,把棕榈叶围在身上,用棕榈皮包裹着手臂与腿,边走边挥舞着被称为“BOZEMARA”的木棒。当地人相信,木棒的前端若是涂上了红土就能够驱散恶灵,让女性早怀贵子。
扮演“BOZE”的是岛内的三名年轻人。当天下午,三个人装扮好后会在岛内被当作是圣地的一片墓地旁待机,等到外头的口号和太鼓的鼓声给出信号后,三个人猛的一块儿冲出广场,追赶正跳舞跳在兴头上的妇女们和小孩子。吓唬完人后他们再藏回墓地里,將面具破坏掉“毁尸灭迹”后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另一边被驱赶过了恶灵的人们安心地聚集在公民馆里开心的饮酒作乐,庆祝节日的结束。
关于这个节日的研究者指出,“BOZE”这个神灵很可能是为了引导先人的亡灵们前往新生命的世界。当然,在盂兰盆节出现的亡灵不止是先人的亡灵,还有跟着先人的亡灵混进现世的恶灵。
(照片提供:鹿儿岛县教育庁文化財課)
10 宫古岛的“PANTO”(冲绳县宫古岛市)
—-“PANTO”指的是一种妖怪或者说是鬼怪,它们会在人的身上涂泥巴为人消灾进福。
宫古岛岛内的岛尻地区和野原地区传承着一种叫做“PANTO”的仪式,虽然仪式的名称相同,两个地方继承下来的流程却有些不一样。在当地,“PANTO”指的是一种妖怪或者说是鬼怪,这种妖怪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坏心眼儿的妖怪,不但心眼儿不坏,它们还会在人的身上涂泥巴为人消灾进福。
岛尻地区的“PANTO”节是于农历9月里的两天吉日,三名青年戴着面具,浑身上下缠绕着蔓草,身上涂满了厚重的泥土。这种泥土还不是普通的臭泥,一旦沾染上这种泥土连着好几天臭味都不会消散。节日当天大伙儿会一起去当地的神社向巫女祈福,之后装扮成“PANTO”的人会逢人就抹泥,就连新建的房屋和汽车也不放过。同一时间会有一个男子戴着代表着来访神的面具在村落里到处奔跑。近年来,这个活动却因为散发出恶臭而遭到游客的投诉进而产生争议。如何推广和改进这项活动将成为这个活动在传承过程中今后的课题。
野原地区的“PANTO”节是开展于每年农历12月最后的丑日。原则上,参加活动的主要成员是当地的女性和小学中较高年级的男孩子。这里没有抹泥的做法,到了傍晚5点半,由一位戴着“PONTO”面具的少年打头敲锣打鼓,后面跟着的女性们戴着用铁线莲编织成的草冠,腰上围着草带,两手拿着用以驱邪的天竺桂的树枝,一边呐喊着一边行进。行列在途中的十字路口会围成一个圈,呐喊着口号进行驱邪的仪式。到了村落的尽头,他们会摘下草冠和草带,以跳舞的方式来结束祭典。
(照片提供:宫古岛市教育委员会)